台灣每一百位就有2名青少年遭網路霸凌! 揭「隱忍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公布的調查:台灣每一百個青少年至少有2個曾被網路霸凌;最常發生網路霸凌事件的平台最多在「線上手遊/線上遊戲」,其次為「Facebook」、「Instagram」。而網路霸凌受害者有 31.1%會出現情緒不穩、易怒或躁動不安、17.2%有自傷或自殺企圖。

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現象嚴重 15%青少年「不求助他人」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明,根據一篇2021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現象更嚴重,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也比以往增一倍;網路霸凌對青少年造成的壓力與罹患心理疾病的現象可以預期會越來越嚴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調查中也發現,2.5%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14.8%受訪者「常」看到他人被網路霸凌。有 15% 的青少年遭受網路霸凌時選擇「不求助他人」,不求助的原因以「覺得不是嚴重問題」最多,次為「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可能會引來更多問題」。

網路霸凌沒人能置身事外 練習設立界線

葉雅馨說,現在是3C時代,網路是主要的資訊來源,網路上的互動也逐漸取代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她建議應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網路素養與認知,教導「停、看、聽」守則-收到資訊時思考真實性,確認可信度,多聆聽他人的建議與經驗。

另外,許多人對網路霸凌定義仍模糊,缺乏使用不當文字會造成他人傷害的認識與理解,應引導孩子學習同理,若遇網路霸凌,練習設界線遠離該情境。

當孩子遭受網路霸凌 先傾聽、勿指責

林口長庚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兼任主治醫師吳佑佑醫師說明,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可能會有生氣、憤怒甚至否定自己或是傷害自己的行為出現,也可能產生拒學的情況,此時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行為是否有改變,例如作息突然改變、突然不願意上學或是參與其他社交活動、課業成績下滑、睡眠習慣出現改變等,就可能是遭受了重大的壓力事件。

吳佑佑醫師建議,家長平常應多與青少年溝通,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最好的傾聽者,以青少年喜愛的溝通模式來溝通,如青少年遭受到網路霸凌事件,先不要指責,而是主動傾聽,帶領青少年求助正確的資源。

【延伸閱讀】

孩子被霸凌!研究證實「1方式」 助減悲傷、降自殺風險

【罕病孤獨路5】害怕不被社會接納 一個關鍵讓她勇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1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